人類的皮膚看似薄薄一層,但其實當中有著複雜的構造。皮膚是我們身體最大的器官,它不單提供了一個堅韌有彈性的保護,而且具有許多重要的功能。
而皮膚狀況的好壞除了影響外觀,亦可反應出身體內部的健康狀況。你知道皮膚長什麼樣子嗎?由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組織三層組成的皮膚,每層構造有何不同?我們帶你一探究竟!

甚麼是皮膚護理知識?

 

表皮

表皮是皮膚的最外層,厚度約為0.1-0.3mm,由多層大小不同的角質細胞組成。表皮從外到內依次分為五層,即角質層、透明層、顆粒層、棘狀層和基底層。各細胞層各具不同的特點。

  • 角質層
    角質層是表皮層中最外面的那一層,暴露在外界環境中。角質層是我們保養最重視的部分,因為保持角質層濕潤,可以保護肌膚不受刺激,也能減少體內水分蒸發。

    你知道嗎?皮膚外表的柔軟光滑取決於角質層的含水量,10%-20%為最理想,含水量低於10% 就屬於乾燥皮膚!

    角質層細胞會定期脫落,大約 4 週的時間內,整個角質層就會被完全更新。我們常聽到的去角質,就是去除一些乾燥老舊的表層細胞,使新的細胞產生,讓皮膚看起來煥然一新。
     

  • 透明層
    透明層是位於顆粒層上方和角質層下方,具有平滑及看似半透明的特性。這種薄薄的細胞層通常只在手掌、腳底和手指找到。透明層的角質細胞已是死亡細胞並且變的相當平坦。

    在這層細胞內,密密麻麻地擠滿了由透明角質蛋白所製造、富含脂質的物質,使這些細胞具有透明清晰的外觀,並提供了防水的屏障。
     

  • 顆粒層
    顆粒層的細胞平坦、細胞膜厚,它們會產生大量的角蛋白和角質透明蛋白。這兩種蛋白質使顆粒層細胞具有顆粒的外觀。

    而隨著顆粒層細胞死亡,細胞會分解,只留下角蛋白、透明角質層和細胞膜,這些物質將是透明層、角質層以及皮膚的附屬結構如頭髮和指甲的原材料。

  • 棘狀層
    棘狀層是由8-10層角質細胞組成,是表皮層中最厚的一層。棘狀層的細胞彼此抓緊形成“多刺”的樣子。

    具免疫作用的皮膚細胞也在這層中,負責清除入侵的細菌、外來的顆粒以及已損害的細胞。在這層的細胞會開始合成角蛋白並釋放出醣脂,防止皮膚水分流失。
     

  • 基底層
    基底層是表皮的最深層,與下面真皮層相接之處充滿著交錯的膠原纖維,稱為基底膜。基底層更是負責細胞再生、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的重要角色。

    所有的表皮細胞都是由基底層細胞不斷分裂所產生的,舊的細胞不斷推向皮膚表面。基底層還有負責神經傳導的細胞,使大腦感受到觸覺,手和腳的表面有特別多呢。

    另外還有黑色素細胞,黑色素細胞會合成黑色素,使皮膚免受紫外線(UV)輻射的傷害,而黑色素是形成膚色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真皮層

真皮層厚度約0.3 ~ 3mm,結構主要由膠原蛋白、彈性纖維和纖維外基質所組成,包含血管、淋巴管、毛囊、汗腺、皮脂腺和神經。主要作用在於保護與支持溫度調節與養分供給,為皮膚主要的「運輸區」。提供營養給表皮及支撐著皮下組織。

真皮層裏,有著愛美一族最為在意的膠原蛋白、玻尿酸。膠原蛋白是強韌的纖維性蛋白,提供支撐的力量,有修補組織的作用,是皮膚的重要支撐結構。玻尿酸具有強大吸水作用,以保持真皮層及膠原蛋白之含水量,維持皮膚彈性。真皮層又可細分成乳狀層及網狀層。

  • 乳狀層
    乳狀層主要由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形成鬆散的網狀結構。乳狀層突出到表皮的基底層中,形成手指狀的真皮乳頭,我們的指紋就是這樣來的。

    乳狀層內有少量脂肪細胞和大量微血管。此外,乳狀層還有一種免疫防禦細胞,有助於抵抗細菌入侵或其他影響皮膚的感染。
     
  • 網狀層
    在乳狀層下方是更厚的網狀層,由緊密、不規則的組織組成。此層較為血管化,且具有大量的感覺和交感神經。網狀層的彈性蛋白為皮膚提供一些彈性,使之能夠運動。

    膠原蛋白提供收縮強度,並且延伸到乳狀層和皮下組織。此外,膠原蛋白與水結合以保持皮膚水分。如果想恢復皮膚飽滿度,可以透過透過外部注入膠原蛋白或刺激血液流動和修復真皮來完成。

 

皮下組織

位於皮膚構造的最底層,內含脂肪、血管、神經。象一個內墊,脂肪太少,容易形成皺紋。脂肪太多,容易造成彈性纖維斷裂,形成肥胖紋或妊娠紋。主要功用在於保溫、儲存能量和緩衝外來壓力等,背部和臀部擁有最豐富的皮下組織,而鼻子和耳朵最少。
 

一般說來,女性的皮下組織較男性為厚,居住寒帶氣候者較居住熱帶者較厚,皮下脂肪與美容上之曲線美息息相關,脂肪層多時體型較胖,少時則體型乾瘦。皮下脂肪過少時,皮膚會容易鬆馳及缺乏彈性。